手术后切口感染是由手术后切口感染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护理工作在手术后切口感染尤其是重症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对我院2000年4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61例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0年4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1例:男40例,女21例,年龄8天~70岁,发病时间在外伤后5~30天不等,重度11例,中度32例,轻度18例治愈60例,死亡1例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
2.1.1患者应独住一室,病室温度15~20℃,相对湿度60%左右,床旁配备抢救车、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氧气等物品
2.1.2病室内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等不良因素刺激护士一定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器具无噪音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使用镇静药物30分钟之后,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2.2人工冬眠护理
痉挛和抽搐是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控制和解除痉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镇静药物和冬眠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冬非合剂、冬眠ⅰ号等这类药物有抑制呼吸作用,需加强患者的各项监护,注意观察呼吸、脉搏、瞳孔、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密切观察病人抽搐情况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护理
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抽搐频繁发作时,可发生喉肌、呼吸肌痉挛,痰液堵塞气道,而致窒息死亡,应尽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重症手术后切口感染成功关键之一其护理如下:
2.3.1切口换药在应用镇静药物控制抽搐后换药1~2次/日,换药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痉挛、抽搐
2.3.2气道湿化气管切口处敷盖庆大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并保持其湿润气道内每间隔1~2小时滴入湿化液(庆大+糜蛋白酶+生理盐水)3~5ml,每天总量不超过250ml雾化吸入每4小时一次以防止分泌物粘稠,痰不能被吸出,造成堵管
2.3.3吸痰吸痰时吸痰管应在无负压状态下插入气管内(10~12cm),应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禁止反复提插“拉锯式”动作,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抽搐吸痰时动作轻柔,按需吸痰,如痰液粘稠,可先往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ml,待病人吸数次后再吸如果一次吸痰不净,应先退管,吸氧后再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防造成低氧血症
2.3.4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使用应一次一根,用无菌镊子夹取,吸痰管口腔气道要分开,若合用应先气道后口腔,储痰罐每班更换浸泡液,气管套管先用1%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再高压灭菌消毒,每日更换一次
2.4加强营养
重症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由于反复抽搐、出汗,能量消耗大,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和吞咽困难,易导致营养不良和体液不足,在抽搐间歇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食,少量多餐,以免发生呛咳、误吸,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可在镇静药物控制痉挛下或气管切开术后,置胃管进行鼻饲,或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2.5发热的护理
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易引起伤口混合感染和肺部感染,从而引起发热甚至高热,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如头戴冰帽,颈部、大血管处冰敷或使用降温毯,尽量避免酒精浴、温水浴,以免引起或加重抽搐
2.6加强基础护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y.com/jbzd/49.html